首頁 熱點 資訊 行業 財經 國內 商業 生活 快訊

每日速讀!對話全國人大代表馮興亞:建議自動駕駛立法納入下個五年立法規劃

熱點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3-03-13 12:58:07

2022年,中國汽車產業在復雜形勢下持續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176.6萬輛,同比增長22.8%;市場份額達到49.9%。

行業發展也在面臨新的挑戰,如促消費、新能源汽車補能、智能駕駛規范建立等。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他對行業發展的觀點,他認為,除消費外,二手車、報廢機動車等環節也可有效促進消費;補能體系的建立或可選擇“充換一體”;自動駕駛需要法規更多支持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消費要從各個環節入手,可聚焦二手車流通、機動車回收環節

新京報貝殼財經:你認為在新形勢下我國汽車消費能力長短期內會有什么樣的表現,應對新形勢,我國汽車消費又要如何促進?

馮興亞:隨著我國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汽車市場將重煥活力。據中汽協預測,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同比增長3%。疫情防控的放開帶來了消費信心及收入水平的恢復,將有力促進大宗消費品包括汽車消費的回升。同時,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也是確保汽車消費市場持續活躍的基礎。

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2022年市場滲透率達到25.6%,已經進入消費驅動的階段。展望2023年,國內經濟形勢復蘇,補貼和優惠政策的明確,以及成本的下降,將有助于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動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要促進汽車消費,要從各個環節入手,打通消費鏈條。比如,我國汽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二手車流通和報廢機動車回收的循環消費拉動不足,市場潛力有待激發。建議可以優化汽車限購措施,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并加快推動二手車市場走向成熟,健全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促進汽車循環流通。

新京報貝殼財經:新能源汽車補能一直是行業痛點,對于補能技術的發展,你有何建議?

馮興亞:補能的便利性是目前新能源品牌競爭的重要支撐,廣汽集團提出“二的六次方能源行動”計劃,以快充和快換技術為支撐,加速充換電服務設施等能源生態布局,打造充換電服務網絡,提高用戶補能便利性,消除里程焦慮,提升用戶體驗。

從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角度來看,充換一體方案利用有限的電力,既可以優化投資經濟性,也可以利用充換電的互補性,服務更多的用戶。具體來說,在充電需求高峰時段,利用需求高峰以外的時間給換電站電池“見縫插針”地充電。通過開發充換一體的專用功率分配單元,實現電力資源在充電和換電之間更加靈活地分配,總體實現同等電力資源,提供更多的補能服務。

建議鼓勵補能領域的節能高效等新技術與新模式的研發和產業化,在充換電站建設的電力與土地供應審批方面優先推廣充換一體模式試點應用,逐步推廣。

建議政策統籌自動駕駛路測、適當開放數據收集權限

新京報貝殼財經:智能汽車的競爭不斷加劇,你認為自動駕駛的發展面臨哪些機遇挑戰,有何建議?

馮興亞:智能駕駛汽車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興產業,可顯著改善交通安全、實現節能減排、消除擁堵、提升社會效率,并拉動汽車、電子、通信、服務、社會管理等協同發展。相較于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汽車產業關聯上下游產業鏈更豐富、所帶來的宏觀效應更顯著。

近年來,伴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迭代及產業發展,自動駕駛的競爭已進入商業化應用的下半場。2022年11月,工信部聯合公安部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計劃就智能駕駛汽車產品的準入和上路工作開展試點,意味著智能駕駛汽車量產上路提上日程、商業化應用指日可待。

而智能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用需要足夠的數據積累和場景訓練?,F階段,智能駕駛汽車數據采集存在障礙,算法升級迭代受阻,一是圖商現有數據采集規則與智能駕駛數據采集要求不匹配,圖商不具備智能駕駛專業技術、難以理解汽車企業收集數據的需求,二是通過圖商進行數據收集及處理效率較低,三是有資質的企事業單位規模小(僅19家),無法適應大規模(超千家)智能駕駛相關主體(如車企、系統供應商等)對數據采集的需求。

其次是道路測試場景不足,智駕能力提升受限。目前針對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道路場景的測試運用政策鮮有明確,國內僅少數地區正式開放高階智駕高速場景測試,影響后期產品應用可靠性驗證及準入試點。

我建議,一是國家對智能駕駛汽車需要收集的場景及地理數據的權限進行適度放開,對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的普通場景數據允許車企在合規范圍內自行收集,國家可以加強相應監管。二是統籌各地盡快放開高速路、快速路測試場景,支持試點城市先行先試,并匹配智能駕駛道路測試需要,完善道路測試過程中管理配套要素的建設。

而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方面,缺乏具體法律法規的支持與規范,且我國各地方出臺的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試點規定各自為政,使得自動駕駛汽車難以商業化落地實施。

因此,我建議將自動駕駛汽車立法納入下一個五年立法規劃,并盡快成立專項立法工作組,探索制定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專項法律。在法律層面明確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運營的特殊規則,優先完善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情形下的各類主體責任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ChatGPT的出現觸達到很多行業,你如何看待此類系統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對于此類技術發展又有何建議?

馮興亞:汽車是各類先進黑科技搭載的最好平臺之一。在廣汽集團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的ADiGO SPACE中,也搭載了與ChatGPT相似的自然語言生成技術。

它們使用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采用了與現在火爆的ChatGPT相同的GPT模型,基于訓練成本及穩定性等多方面考慮,廣汽采用的是更適合于商業場景的第二代GPT模型:GPT-2模型。

未來,如果把ChatGPT相關技術能力應用到ADiGO SPACE,我們可圍繞現有產品實現技術升級,如將智能語音助手中自然語言生成(NLG)進行應用,實現通過AI能力快速創作文本內容,從而提升智能語音產品經理的對話設計效率,并且給用戶提供更加豐富有趣的對話問答體驗。同時,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還需關注產品合規與倫理道德的問題,以防產品進入失控狀態。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

新聞速遞

精彩放送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91